今年入秋以來的連日陰雨給"三秋"生產帶來嚴峻挑戰。汪疃鎮聞"雨"而動,將保障秋收秋種作為當前首要任務,圍繞"搶農時、保秋收、穩秋種"目標,全鎮上下凝心聚力,打響了一場與天爭時的"秋收保衛戰"。
與天爭時,搶出秋收"加速度"
面對連續降水導致的800余塊積水地塊,汪疃鎮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成立“三秋”生產工作專班。農技人員全員下沉,化身“田間管家”,精準指導農戶采用“分段收割+分時采收”組合策略。鎮農業農村崗緊急調度鎮區儲備的731臺抽水機械,采取“機械排水+人工清溝”相結合的方式,日夜不停開展排水降漬作業。

鎮村黨員干部帶頭沖鋒,既當“指揮員”又做“戰斗員”,在泥濘的田間地頭清溝理渠,確保積水及時排出。截至目前,累計投入收割機械1200余臺次,完成秋糧搶收2萬余畝,最大程度降低了災害損失,有效避免了穗上發芽等問題。
烘干提質,筑牢糧食"安全網"
“糧搶回來了,怎么保得住?”面對新收糧食平均含水率高達25%的困境,汪疃鎮及時將工作重心轉向產后保障,構建起“設備擴容+場地保障+精準調度+質量監管”的全鏈條保糧體系。
轄區內所有烘干設備開足馬力,日處理能力提升至300余噸;同時合理分配鎮區20余萬平方米的晾曬場地,確保晴天能夠及時曬糧;建立“鄉鎮統籌、跨區協作”機制,按照“先重災戶、后一般戶”的原則有序調度,確保48小時內完成烘干;農技人員24小時輪班值守,嚴格把控烘干工藝,既防止糧食焦糊,又最大限度保留營養成分。
暖心護航,凝聚干群“一條心”
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秋收戰中,處處可見干群同心的溫暖場景。各村積極開辟籃球場、村委大院等公共場地作為“共享曬場”;區社會事業局黨員干部組成志愿服務隊,下沉一線,主動為鎮域內困難家庭搶收秋糧;鎮農業農村崗工作人員建立農機調度應急機制,確保雨停農機立即作業。這些暖心舉措,讓秋收工作既有速度更有溫度,凝聚起汪疃鎮全民保糧的強大合力。
未雨綢繆,播種希望“在田間”
在全力搶收的同時,汪疃鎮已提前謀劃夏糧生產。今年全鎮計劃播種冬小麥2.5萬畝,鎮級積極尋求區社會事業局的支持與配合,在播種期大力推廣優質專用小麥品種。同步安排農技專家深入村組,開展“良種+良法+良機”技術培訓,指導農戶把握最佳播期,做好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全面落實適期適量播種要求,為明年夏糧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全鎮“三秋”生產正有序推進。下一步,汪疃鎮將繼續保持攻堅態勢,密切跟蹤天氣變化,統籌做好農機調度、技術指導和秋播準備,全力守護好群眾的“米袋子”和“錢袋子”,在這場秋收大考中向人民群眾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供稿部門:民生服務辦公室(退役軍人服務站)農業農村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