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2025年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名單,山東省共11個鄉鎮入選。其中,威海市臨港區汪疃鎮憑借現代蘋果主導產業的突出優勢成功入選,成為威海市唯一上榜鄉鎮。從列兵般整齊延伸的矮砧密植蘋果樹,到自動化分選線上印著二維碼的定制蘋果禮盒;從傳統的農業種植,到三產融合的“農業重鎮”,汪疃鎮用70多年的探索嘗試,建成了全產業鏈發展體系,開啟了鄉村產業振興的“蝶變”。
科技賦能下的蘋果革命
“以前種果樹主要是靠經驗,要不要澆水、要不要防護都得老果農去看。”種了60年蘋果的魯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顧問劉明德表示,如今種蘋果正在采用全新的方式,從“看經驗”變為“看數據”。
走進魯巽農業果園,果農們正在打理果樹。蘋果樹下的智能系統正實時捕獲整個果園的生長情況。溫度波動、濕度梯度、氣流運動等眾多數據匯集到管理后臺,以便于劉明德和其他技術員們精準把控。這套覆蓋智能水肥一體化的系統,實現了從環境監控到生產執行的數字閉環,為傳統果園增加了科技管理新方案。
在汪疃鎮,像魯巽農業果園這種新時代的科技種植正在全域延展,眾多果園已完成智慧升級。在根系約束栽培、矮砧密植等技術支撐下,突破了傳統蘋果種植的限制,實現“當年見花、次年結果、三年豐產”的生長質變。
苗木基因庫的建立更為產業注入硬核底氣。汪疃鎮整合中國農業大學等5所高校和束懷瑞院士工作站示范基地資源,解決了53個蘋果產業發展技術難題;在櫻聚瓦組培實驗室里,通過雜交、優化、試栽,培育了王林、噶拉瓦、櫻語、櫻緋、恒星、魔星等13個新品種……蘋果產業已成為全鎮覆蓋面最廣、持續效益最好、對農民增收貢獻最大的特色產業,汪疃蘋果這一招牌的“含金量”不斷提升。
三產融合的“微笑曲線”
走進威海黃胖子蘋果有限公司,廠區生產線上一個個蘋果正被清洗、破碎、榨汁,最后轉化為金黃色的新鮮果汁。企業負責人黃琳青介紹,他們將原始的蘋果加工為蘋果汁,利用對農產品的深度加工讓蘋果變身成為高附加值商品,銷往廣州、深圳等全國多個城市,發展勢頭強勁。
產業鏈的延伸不止于生產端。在黃胖子公司電商中心,直播間的熱鬧場景與智能化分揀線的機械聲交織不斷。主播的實時互動讓后臺訂單量不斷攀升,銷售數據的增長折射出新興渠道的市場爆發力。與此同時,黃琳青正與有機肥企業商談戰略合作,通過將每年上千噸蘋果渣轉化為生物肥料,在閉環式循環農業領域拓出新賽道。
從脫毒種苗實驗室到云端直播間,從冷鏈物流體系到果渣循環系統,汪疃蘋果已構建起“種苗研發-智慧種植-精深加工-電商營銷-文旅體驗”的全產業鏈生態。
創新生態打造“果業強鎮”
汪疃鎮通過“硬件革新+鏈條重構”雙輪驅動,在農業生產端實現結構性突破。投資1850萬元建設的蘋果全產業鏈數智中心,集成冷藏倉儲、AI分選、數字溯源等功能,配套全市首創雙通道智能化品控分揀系統,5條智能分選線實現全光譜檢測與糖度分級。通過精準分級定價策略,果品均價提升,同步構建“云端訂單+實體市場”雙軌銷售體系,助推農業向高附加值服務業升級。
延伸產業鏈的同時,汪疃還創新構建“儲銷協同”風險防御機制。1.5萬噸氣調庫群年吞吐量達1000萬公斤,不僅破解傳統“應季集中銷售”的損耗難題,更以訂單托底方式吸納周邊果農入庫儲存,通過錯季銷售策略實現溢價增收。該模式使散戶經營風險降低,蘋果滯銷率也大幅壓縮。
汪疃鎮的產業輻射形成的“榕樹效應”正在重塑農業生態格局,在神山葡萄莊園,水肥物聯網系統實現全園葡萄品質保障;鴻樹林基地依托于水肥一體化中控系統、霧化系統、溫控系統,實現智能化控制澆水、灌溉、通風,讓櫻桃的成熟期能夠從春節持續到6月底……如今,汪疃鎮已逐步形成復合業態,成為全國聞名的果業強鎮。
從傳統種植到智慧農業,從單一產業到生態閉環,汪疃鎮的進化之路印證著鄉村振興的深層邏輯,以科技創新打破資源詛咒,用三產融合重塑價值分配,靠全鏈戰略激活內生動力。這場始于土地卻不止于土地的變革,正以“蝶變”的姿態印證鄉村振興的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