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每間隔15厘米留有一個果,側枝保留3-5個中心花,注意間距均衡!”清晨薄霧還未從汪疃鎮櫻聚緣蘋果基地的枝頭散去,帶教老師的指導聲與學生們剪刀的清脆碰撞聲,在初夏的果園里交織成獨特的晨曲。 5月6日至24日,來自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園藝專業71名大三學生走進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學院,開展為期三周的專業綜合實習。
在汪疃鎮櫻聚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蘋果種植基地,學生們手持工具,化身“果樹管家”,通過疏花疏果技術實踐,學習現代果園管理的核心技術。在為期三周的實習中,每個學生每天需完成約5棵果樹的精細化作業。面對平均每棵樹500余朵的蘋果花,他們既要運用課堂所學的“葉果比”“枝果比”理論,又要結合現場測定的土壤墑情數據,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將每畝留花量精準控制在合理區間。“剛開始總舍不得剪,后來發現疏得越科學,優果率越高。”學生們看著疏花后的蘋果樹解釋道。實習期間,學生們還走進蘋果文化苑,從產業歷史、品種培育到精深加工,多維度感受現代農業與產業文化的深度融合,感受汪疃鎮“小蘋果”背后的“大能量”。
這場生動的“田間課堂”,正是汪疃鎮深化校地企合作、打造現代農業人才高地的生動縮影,離不開汪疃鎮現代農業產業學院的強力支撐。今年4月,該學院正式獲批“山東省現代產業學院”,成為威海市首個建在大田上的農業實踐基地。學院以“產業需求”為導向,與汪疃鎮櫻聚緣、鴻樹林等30余家農業龍頭企業深度綁定。本次學生參與的蘋果疏花疏果作業,正是校企聯合研發的標準化生產流程中的關鍵環節。通過量化留果、精準修剪等技術應用,可幫助果園提升優果率20%以上。近年來,學院圍繞蘋果、櫻桃等特色產業設立定向課題,開展智慧種植、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攻關,不斷助力合作企業畝均效益增長,讓“實驗室數據”轉化為“田間生產力”。同時學院還通過“產業鏈反哺教學鏈”,吸引碩士、博士扎根汪疃,形成“人才留得住、技術用得上”的良性循環。
此次省級現代產業學院的獲批,標志著校地企協同創新進入2.0時代。下一步汪疃鎮將聯合青農大開設定制化課程,深化“產業鏈-教學鏈-人才鏈”三鏈融合,在智能農機應用、數字農業管理等前沿領域發力,為打造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注入更強人才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