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經開區是什么樣的?
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躍升12%的堅實底氣,彰顯著工業引擎的強勁動力;是全區域年度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6%的堅定信心,映射出經濟大盤的穩健增長;是8個投資額超過20億元的項目成功落地的不凡實力,經開區再一次成為投資創業的熱土;是文旅市場以7%的增幅蓬勃興起,凸顯了背后的無限活力與魅力;也是36項民生實事和40項民生微實事深入推進的暖心……
一個個奮斗的身影,一聲聲生產的號角,一處處蝶變的城市角落,一張張幸福的笑臉……匯聚成了經開區2024年生動的畫卷。
2024年,經開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大抓經濟、大抓基層、大抓落實”工作要求,以“1369”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為引領,全面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開放之區·活力新城”的建設步伐穩健而有力,每一步都踏出了經開區人的自豪與驕傲,向著更加輝煌的未來大步邁進。

聚焦聚力“三個大抓”,深入推進“1369”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年,經開區深入落實“1+9+9”項目推進計劃,工業倍增計劃取得初步成效,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竿頭一步。
回首這一年,經開區以產業集群為引領,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持續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在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工業經濟開創10年來最好局面
作為經開區海工裝備產業園的一顆璀璨明珠,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錨定高端客滾船細分市場新賽道,今年客滾船的交付量和手持高端客滾船訂單量位居細分市場全球第一,生產計劃工期已排到2029年。2024年,企業年產值將突破52億元,成為經開區首家突破50億元的制造業企業。
從曾經一度陷入困境到如今實現跨越式發展,這座擁有70多年歷史老船廠的發展歷程,正是經開區工業經濟發展的生動寫照。2024年,經開區工業類、科技類、投資類指標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工業經濟正開創十年來最好局面。
工業經濟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根基。今年以來,經開區臥薪嘗膽做實工業經濟“強支撐”,加大工業項目招引推進力度,蕪湖造船、泰昇海纜等產業鏈龍頭順利投產。同時,大力實施骨干膨脹計劃,招商金陵、海馬地毯、泓淋電力、騰森橡膠等骨干企業加速發展壯大,全區營收過30億元的企業達到5家,制造業投資占比42%,二產占比提高到40%,全區工業經濟全面起勢。

在這其中,海工裝備產業集群分外耀眼。以招商金陵船舶為鏈主的船舶及海工裝備產業鏈,協同威海蕪船、新船海工等企業壯大發展;以豪頓華、泓淋電力與山東電工電氣海纜基地項目為鏈主的海洋新能源裝備產業鏈,正在加大與華能、國電投等能源頭部企業合作;以海飛、高德、新大方、東諾體育等企業為核心的海上休閑運動產業鏈,一系列智改數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以珠海云洲中大型無人船艇生產基地、為代表的海洋智能化裝備項目,正形成具有特色的海洋智能裝備產業鏈......
加快布局海工裝備產業,這是經開區打造新質生產力引領的產業集群,突破瓶頸“向海而生”的破題課題。如今,在經開區海工裝備產業園內,威海蕪船8.7萬平方米的“超級工廠”已建成投產,泰昇海纜打造的全自動化無人值守“黑燈”工廠運行良好,招商金陵船舶、豪頓華等企業發展勢頭強勁。今年,預計全年海工裝備產業產值突破80億元,占全區制造業比重超過30%。
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彰顯了經開區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非凡成就。2024年,我們可以驕傲地說,經開區工業經濟,已經從曾經的短板弱項成為如今的“第一動力”。

項目建設由“量的積累”到“質的提升”
當年開工、當年投產,泓淋電力新能源產業園項目一期已經“開花結果”。
從傳統的基礎傳輸線纜豐富至電動汽車充電線纜、特種線纜等高附加值產品,新項目投產后,泓淋電力就接到了小米、吉利等新能源車企拋來的“橄欖枝”。公司新能源事業部總經理賈海峰介紹說,項目二期預計于2026年開工建設,2028年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年可實現產值50億元,成為國內一流“新能源汽車和光儲充”線纜及組件綠色低碳生產基地,未來將實現百億產值目標。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大項目、好項目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大抓快干,這一年,經開區大項目建設實現了快速突破——總投資30億元的泰昇海纜年內實現投產,總投資20億元的奇瑞蕪船項目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納統,總投資10億元的泓淋新能源產業園項目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預計全年92個實施類省市縣三級項目全部納統,完成投資110億元,投資完成率超110%,投產投用項目80個。
創造經濟“增量”,經開區從未停止追逐項目的腳步,全力以赴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全年共謀劃推進省市縣重點項目102個,總投資544.7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45.2億元,其中8個項目投資過20億元,14個過10億元,產業項目占比從2021年的59%提高到70%。
為了確保項目高效推進落地,經開區項目推進專班以 “三三三工作法”為有力抓手,推動全區項目滾動發展、持續向好。聚焦項目開工、建設、投產三項環節,通過“五個向前一步”等舉措規范手續,確保項目順利推進與投產;實施三級下沉,針對45個產業項目建立問題分級解決機制,各層級緊密協作,解決50余個問題;圍繞省級項目考核、市級項目進度、項目觀摩三大指標,全力抓好省級項目納統,統籌市級項目推進,打造觀摩亮點,取得佳績。
手握項目,心里不慌。如今,經開區已經儲備總投資617.8億元高質量項目106個,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注入發展后勁。進入新的一年,在項目攻堅的潮頭,經開區將謀劃一批能擴充經濟規模、提升城市能級、支撐未來發展的新項目、好項目、大項目,以項目推動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70多次“走出去”招商 帶回超200億項目簽約落地
翻開經開區2024年的招商長卷,亮點紛呈——
立足產業基礎和特色園區投入使用的有利契機,圍繞海工裝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主導產業,全年共組織開展專題招商活動70余場次,其中,黨工委主要領導帶隊34批次,接待來區考察投資環境客商90余批次,實現產業項目簽約17個,簽約合同總額過200億元,儲備有效在談項目24個,總投資約247億元。
這一年,總投資27億元的騰森高性能綠色摩托車子午胎智能制造項目已辦理土地證,項目能評、環評已經完成,正在辦理規劃許可;總投資12.5億元的招商工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項目于5月28日在香港簽約;總投資140億元的華能海上風場項目在第五屆青島峰會見證簽約;總投資5億元山東高速共享儲能電站項目正組建項目團隊入駐……

為解決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產業龍頭企業快速發展與配套產能供應不足之間的矛盾,經開區招商促進中心迅速行動,深入梳理產業鏈需求,積極引進優質配套企業。在努力下,山東新船海工與蕪船的成功牽手,正是該中心精準招商、高效服務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經開區招商促進中心牽線搭橋下,新船海工成功卡位入鏈,成為蕪船的上游企業,填補了經開區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產業鏈中的重要版圖,為經開區探索打造“出門即是配套商”的產業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招商策略上,經開區依托應用場景,以市場為先導,精準分析對接,推動了一批高質量項目的落實落地。結合經開區風光儲資源優勢和招商船舶、蕪湖船廠、海纜基地、泓淋電力等產品市場規模優勢,精心開展全區應用場景調研梳理,以市場為先導,精準分析對接,以潛在市場換取項目落地。通過組織論證在建大項目市場應用,為貝卡爾特鋼纖維制造項目落地提供有利支撐。細致梳理海上風電、海上光伏、海工配套等市場規模,推動海潮船舶、山東高速儲能等高質量項目落實落地。
抓好“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經開區充分利用各種平臺、活動,深入挖掘產業鏈關鍵配套項目,開展“專題活動、展會招商”,廣泛推介經開區投資環境,邀請企業來區考察,充分展示經開區投資優勢。
高新產值增速全市第一 搶先一步“落子”未來產業布局
當下的經濟藍海,誰掌握了未來技術、未來產業,誰就掌握了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經開區深諳此道,在未來產業布局上以沖刺的姿態鳴槍起跑。
2024年,經開區大力發展新興經濟,搶占市場競爭制高點,立足區域特色優勢和產業風口機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集群。

智慧谷無疑是其中最絢爛的一筆。在智慧谷,數字經濟發展的熱潮涌動,園區不斷探索數字化、平臺化、智能化服務等新業態和新模式,形成數字經濟“鏈”式發展“生態圈”。如今的智慧谷園區,一批行業佼佼者紛紛選擇在此進行數字產業布局,如中數互動、深圳微品致遠、亓源數據等,帶動了上下游企業和專業人才落戶園區,共同推動智慧谷的數字經濟發展。北方人工智能數字基地的建設,更是為智慧谷的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產業鏈提供了定制化產業空間、政策支持、創新平臺等發展環境,創新“鏈長+鏈主+鏈盟”產業組織體系,吸引了一批創新力強的龍頭企業和高能級行業創新平臺。
這一年,經開區科技創新局積極對上爭取項目,科技金融撥投項目、中央引導資金項目、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等10多個項目獲省級支持,30多家企業受益,爭取省級資金4000多萬元。蕪船船舶、泰昇海纜為代表的一批高新產業項目崛起,激活了經開區高新技術產業一池活水,經開區高新產業產值增速全市第一。
這一年,經開區推動科技創新項目持續深入,實施了15個市級重點科技創新項目、20個區級科技賦能項目。在建迪沙藥業省重大創新工程、安然納米中央引導地方資金項目運行良好,招商金陵船舶省重大創新工程完成驗收并在綜合績效評價中獲評“優秀”。泓淋電力獲批中央引導地方資金項目,扶持資金200萬元。鴻宇無紡布獲批省高端醫療器械創新創業共同體項目。招商金陵船舶“E-Flexer系列高端客滾船研制及應用”項目迪沙藥業一項目分別獲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紫光圣果科技、百圣源、海馬科創、紫光生物等10余家企業完成生產線“智改數轉”,平均生產效能提升20%、收益提升18%、人工節省30%。

這一年,經開區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速優化。天智研究院、北大威海海洋研究院等高能平臺正在推動“CAR-T細胞制備”“超敏板式電化學發光分析平臺”寒序科技專用芯片等前沿項目邁入產業化。天智研究院、高科醫療、安然納米重點實驗室完成籌建成功驗收。省級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瞪羚科技年度績效評價獲評良好。
這一年,經開區企業研發投入持續攀高。規上企業研發投入11億元,較上年增長7.9%;規上企業研發投入占GDP比重2.84%,較上年提高0.11個百分點。112家企業獲得省研發費用財政補助478萬元。
創新活力迸發的背后,是不斷優化的貼心服務。2024年,經開區組織高校院所專家開展技術服務活動10余次,推動企業達成產學研合作項目10個;通過全市“揭榜掛帥”發布技術需求榜單6項。高德船艇、川鳴自動化等一批企業實現“機器換人”“一舉多贏”,索通節能、埃爾法儀器與華能電廠供需對接實現“雙向奔赴”“多快好省”。指導661家企業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比去年增長16%,總量位居全市第二。
這一年,經開區還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建設全省首個公共就業實訓基地,打造全省領先的人才服務、培訓和展示平臺,舉辦國內外產學研對接等活動,促進海外留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落地區內,指導轄區具備條件的企業進行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全區引進和培育青年人才2720多人、高技能人才2750多人、工程師470多人。
東風催送春滿目,征衣未解再跨鞍。2025年奮斗的號角吹響,經開區將以戰略眼光和全局視野,聚焦新質生產力培育、高水平對外開放及科技創新,全力打造港產城融合、中韓自貿區合作及創新型經濟聚集高地,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邁向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