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傳古韻,童趣煥新篇,端午的艾香與六一的歡笑相遇,在這個特殊節日里,汪疃鎮精心策劃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將傳統節日與精神文明緊密結合,從社區到校園,再到研學基地,通過三大主題活動繪就了一幅文旅深度融合、文明新風蕩漾的動人畫卷,展現出新時代節日的新風貌。
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汪疃鎮怡合社區舉辦“粽香傳情·文明端午”主題活動,讓傳統節日煥發時代新韻。活動現場,非遺傳承人詳細講解了屈原的愛國故事以及掛艾草、佩香囊等傳統習俗的寓意,讓居民們深刻領略到端午節的文化內涵。隨后的“鄰里愛心粽”制作環節更是熱鬧非凡。社區工作人員提前準備好了糯米、粽葉、紅棗等食材,居民們圍坐在一起,巧手翻飛間,棱角分明的粽子躍然眼前,歡聲笑語拉近了鄰里心。此次活動巧妙融入新時代文明新風尚,通過提倡食材物盡其用、減少食材浪費,鼓勵參與者利用可重復材料裝點粽子等方式,傳遞節儉過節、環保過節的新理念,讓傳統習俗煥發環保新意。此次活動不僅讓居民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在社區中營造了文明、和諧、節儉、環保的良好氛圍。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 稚嫩清脆的童聲此起彼伏,當端午的粽香撞上六一的童真,一場別開生面的“童趣龍舟・歡樂雙節”主題活動在汪疃鎮中心幼兒園拉開帷幕。活動現場,志愿者們化身“文化導游”,用多媒體重現汨羅江畔的龍舟競渡盛景,當光影中的龍舟破浪而行時,孩子們不約而同發出“哇”的驚嘆。最令人期待的“環保小龍舟”手作體驗環節更是精彩紛呈。小手裁剪,親子協作,廢棄材料“變身”形態各異的“環保小龍舟”。這個過程不僅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創造力和想象力,還增進了親子間的默契與情感,同時讓環保意識在實踐中扎根。此次活動巧妙地將端午民俗與兒童節慶相結合,以童趣化的方式表達傳統節日文化,讓傳統魅力與非遺傳承在稚嫩指尖奇妙融合。
端午、六一雙節期間,汪疃鎮太公緣農耕部落特別推出“麥趣同行 粽享六一”主題研學活動,孩子們化身“絲路小使者”,體驗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之旅。乘坐張騫號蠶寶火車,來到研學第一站,孩子們化身“小小蠶農”,在碧綠的桑園里輕摘嫩葉,觀察蠶寶寶“沙沙”啃食桑葉的可愛模樣,觀察蠶寶寶的生長過程,解鎖桑蠶生長的秘密。走進漢唐工坊,石磨轉動間飄出陣陣豆香,孩子們跟著非遺傳承人學習制作豆腐,親手包端午粽,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原來豆腐是這樣做出來的!”小朋友們興奮地喊道。麥田里,親子家庭揮鐮收割,感受傳統農耕的辛勞與樂趣。“左手握麥,右手持鐮,注意安全!”老師的指導聲中,孩子們體驗著"粒粒皆辛苦"的真諦。收獲的青麥在巧手中變身藝術花束,有的扎成心形,有的編成花朵。此外,皮劃艇龍舟賽和渾水摸魚等活動也充滿歡聲笑語,孩子們充分感受了端午賽龍舟的熱鬧氛圍;萌寵互動和桑葚采摘則讓孩子們感受自然之美。
汪疃鎮“雙節”主題特色活動不僅豐富了居民和游客的節日生活,更在探索節日文旅融合、非遺傳承、新時代過節方式以及群眾性參與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近年來,汪疃鎮通過傳統文化與現代旅游相結合,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活動,太公緣農耕部落以絲路文化為魂,將桑蠶特色資源轉化為沉浸式研學體驗,讓傳統節日成為探索本地文旅寶藏的契機,成功探索出一條文旅深度融合、文明實踐生根、群眾廣泛參與的特色之路。
未來,汪疃鎮將繼續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陣地,開展更多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通過傳統節日賦能本土文旅市場,實現文旅產業創造性“蝶變”,汪疃鎮將不斷探索傳統文化與節日旅游的結合點,為居民和游客帶來更多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