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久久久久久久久_日韩一区国产在线观看 _最新欧美电影_天堂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 專題 >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 新聞資訊 > 正文

文明經開區丨西苑街道祥臺社區:文化賦能基層治理,點亮居民幸福生活
2024-08-30 16:27:57   來源:   

西苑街道祥臺社區成立于2013年,轄區有三個住宅小區、一個工業園,常住人口約5000人。祥臺社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祥’鄰友好 書香致遠”文化品牌為依托,積極探索文明實踐新路徑,找準家庭細胞的“小切口”,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和濃郁歡快的氛圍營造,吸引廣大居民主動參與、樂享其中,提升社區文化“軟實力”,“與鄰為德、與鄰為善、與鄰為樂、與鄰為親”的新型睦鄰文化體系初成雛形。社區先后獲得新型社區建設示范單位、省級文明社區、威海市黨建工作示范點等稱號。

圖片

建好文化陣地  增強社區治理“底氣”

社區積極踐行“文化+服務+治理”融合治理新模式,以文化匯聚資源,以資源帶動服務,以服務助力治理,延伸便民服務點,有效提升社區文化建設“軟實力”。

社區以“辦公區域最小化,服務功能最大化”為理念,持續完善基礎設施配備,對文化陣地進行改造提升,設置公共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棋牌室、科技體驗室等功能區,全天候向居民開放,不僅給居民帶來了“家門口”的文化大餐,更為提高居民文化素養、促進社區文明建設、美麗鄰里社區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片

社區把“文化”理念融入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中,按照“陣地建設+強化隊伍+多元活動”模式,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站5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每月集中開展政策宣講、科普講座、垃圾分類、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等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促進為民服務活動常態化,弘揚時代文明新風,為居民帶去“有熱度”的文化服務,提升居民歸屬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圖片

開展文化活動  凝聚社區治理“人氣”

祥臺社區以黨總支為主導、居委會主辦、居民主體的“三級聯動”模式,舉辦祥臺社區 “鄰里文化節”,在臺北家園小區及小城熙苑小區發放《鄰里和諧倡議書》和鄰里互助卡,在傳統節日搭建居民舞臺,開展書畫、剪紙、刺繡、串珠等手工藝品制作活動,吸引廣大居民群眾現場參與、學習交流,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祥臺社區以轄區實際、群眾所愿為工作立足點,積極策劃舉辦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鄰里文化節”活動,推出百家宴、巧手節、風箏節、手工展等一系列新穎多彩的“嘉年華”活動。

祥臺社區“廢物利用”活動中,居民將家中閑置的日用百貨、家用電器、兒童玩具等物品帶到活動現場進行互換互贈,在杯盞交換間,讓打入“冷宮”已久的閑置物品找到新的主人,成為多功能新品,讓居民群眾盡享到時隔多年的時代溫情。近年來,通過開展鄰里文化節活動,共有轄區居民980余人參與其中,受益家庭320多戶。

圖片

在社區圖書室,社區居民正帶著孩子一起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相互推薦交流,分享閱讀心得。這是祥臺社區為推進全民閱讀而開展的讀書會主題活動,也是祥臺社區精準化服務,將文明實踐需求配送到群眾心坎里的縮影。社區整合圖書室、宣講室、新時代文明實踐室等各類功能室資源,以活動為載體,以文化為靈魂,以家風為紐帶,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要。

圖片

對接群眾需求  促進社區文化接“地氣”

聚焦民意“小切口”,辦好民生“微實事”,祥臺社區不斷健全協商議事工作機制,以服務轄區居民為主線,打造“行走的”便民議事站,確保了每一類民意都能得到及時響應,成為社區構筑和諧、文明社區的重要載體,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切實提升社區基層治理效能。

社區還輔助居民建立了鄰里協商制度,通過組織召開居民議事會,把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搭建了居民群眾問事議事、理事辦事的對話平臺,提高了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社區結合工作實際,打造了紅色“議事廳”、小區“議事亭”、社區“會客廳”等協商議事陣地,為居民搭建起協商交流平臺。通過議事廳為居民化解鄰里糾紛矛盾38起,受到居民群眾的廣泛贊譽和認可。

通過居民議事的方式,社區以服務特殊群體為試點,開展“春日暖陽”文化助殘項目,由社區黨員和志愿者牽頭成立自強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開展一系列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通過送學上門、你點單我派單的方式,將文化大餐送到困難居民家中,獲得居民的一致認可,也給社區多元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提供了思路。社區也陸續推出“紅色傳承”、五色“未來”等特色文化“送餐”服務,以特色聚合力、促發展、帶服務。

圖片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祥臺社區將聚焦民生福祉,以文化服務陣地建設為抓手,從群眾急難愁盼的事入手,充分發揮“治理+服務+文化”功能,推動社區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為民服務設施更加完備、為民服務舉措更加豐富,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傾力繪就基層治理幸福畫卷。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經開區:深化“一鍵三聯”微改革 厚植營商環境沃土
下一篇:山東鋁業職業學院6000多名新生報到

魯公網安備 37100302000175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12

威海廣播電視臺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 魯備2009001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ICP備06041465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郵箱:whcmw2009@126.com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631-5191950

網站熱線:0631-5191412  網絡實名:威海傳媒網  網絡設計/系統支持:威海傳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