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威海市臨港區汪疃鎮立足鎮域實際,以"民生為本、產業為基、協同為要"的發展思路,將民生痛點轉化為治理亮點,將產業優勢升級為富民動能,走出了一條具有基層特色的共同富裕實踐路徑。
從"急難愁盼"到"品質提升"的治理邏輯
共同富裕的根基在于民生福祉的普遍改善。威海市臨港區汪疃鎮堅持問題導向,以"小切口"推動"大民生",通過系統化、精細化的治理舉措,實現了民生保障從"基本滿足"向"品質躍升"的轉變,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實踐偉力。
織密民生保障"兜底網"。基礎設施是民生之基,更是共同富裕的硬件支撐。汪疃鎮聚焦群眾出行、飲水、防澇等基礎需求,建立"政府主導+專業管護+群眾監督"的閉環治理機制。在路燈管護方面,將1925盞路燈委托專業公司運維,明確"月巡兩次、小故障當日解決、大故障三日清零"標準,村民通過微信群實時反饋,亮燈率穩定在99%以上;在供水保障上,推進58個村規模化供水并網改造,構建"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城鄉供水體系,配備專職水管員建立水質檢測、用水記錄"雙臺賬",徹底解決單村供水"污染、斷水"問題。這些舉措既解決群眾"眼前憂",更構建民生設施長效管護"制度盾",體現基層治理從"被動響應"到"主動服務"的轉變。
構建普惠共享"幸福圈"。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威海臨港區汪疃鎮以"補短板、提質量、促均衡"為目標,推動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向基層覆蓋。在醫療領域,邀請聯勤保障部隊第970醫院(威海院區)、威海市立醫院(臨港院區)等各大醫院,開展各種科普講座、健康義診下鄉等活動,實現"小病不出村、慢病有人管";在教育領域,著力打好“組合拳”,實現了從“幼有所育”到“幼有優育”,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從“標準規范”到“特色多元”的跨越發展,讓農村孩子享有與城市同等的優質教育資源。
從"品牌筑基"到"三產融合"的升級路徑
共同富裕離不開產業支撐,只有產業"旺",才能群眾"富"。汪疃鎮依托蘋果主導產業優勢,以"科技賦能、品牌引領、聯農帶農"為抓手,推動產業從"傳統農業"向"三產融合"轉型升級,構建起"強產業、富村民、興鄉村"的良性循環。
破解傳統農業"增長瓶頸"。科技創新是產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2025年5月,威海臨港區汪疃鎮成功獲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智慧果園管理經驗獲系統推廣。依托國家榮譽賦能,鎮域內6個產業強鎮核心項目、9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項目加速推進,聚焦脫毒種苗繁育、智能分選加工等關鍵環節突破。引入山東圃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歐洲矮砧密植技術配套物聯網氣象站、水肥一體化系統,打造"智慧果園";同時成立"果香汪疃"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協會,搭建"組培實驗室-龍頭企業-農戶"聯動體系,建成國家落葉果樹脫毒中心示范基地,實現"科技紅利"向"產業效益"的高效轉化。
拓展產業價值"增值空間"。產業鏈延伸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汪疃鎮以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建設為抓手,構建"種植-加工-銷售-文旅"全產業鏈體系。在產業協同方面,成功引進山東紫辰藥業新項目,擴充優質項目儲備庫;聚焦G18榮烏高速文雙項目、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等重點項目強化要素保障。在農業全鏈發展上,前端培育6個現代化精品果園推廣無病毒苗木,中端建設NFC果汁加工廠提升附加值,后端打造"電商直播間+物流配套"模式,融合端舉辦葡萄文化旅游節、櫻花季等活動實現"農業+文旅"跨界融合。
完善利益共享"分配機制"。共同富裕的核心是讓農民共享發展成果。汪疃鎮通過"土地流轉+訂單合作+就業帶動"的模式,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祝家英村整合土地資源入股企業,村民既獲土地租金,又能進入果園務工,人均年收入明顯增加;山東圃恒農業與周邊農戶簽訂訂單協議,提供技術培訓和保底收購,帶動百余果戶種植效益升級種植模式。此外,電商產業吸引15名年輕人返鄉創業,形成"人才回流-產業升級-村民增收"的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