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久久久久久久久_日韩一区国产在线观看 _最新欧美电影_天堂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 專題 > 臨港區 > 最新動態 > 正文

翠峽口村有了“新營生”
2024-01-27 09:23:00   來源:   

1月24日,記者從汪疃鎮政府出發驅車行駛不久,就到了翠峽口村。再次來到這里,記者察覺到了兩個明顯的變化——村道變得寬敞整潔,被大雪覆蓋的農田荒地上,綠油油的麥苗冒著頭。放眼望去,恍若走進了一幅詩意盎然、風光秀美的田園鄉居圖。

“現在村集體終于有了自己的‘營生’,2023年秋收過后,村集體增收了4萬元的收益。”在村委,翠峽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于永明迎上了記者,“炫”起了村里的“富”。

這一切,于永明歸功于成立了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推行村民信用積分管理機制。

翠峽口村現有村民179戶,70歲以上老人80余人,過去村集體年收入約1萬元,是典型“人少地少錢少”的村莊,為改變村集體經濟弱的窘迫形勢,翠峽口村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抓手,想方設法壯大村集體經濟,并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充分發揮信用積分作用,提高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走出“黨建引領集體群體共發展”的新路子,“合”出共同致富、弘揚文明新風的好前景。

確定了發展思路,群眾一呼百應,合作社運營越來越好。“2023年是合作社規模種植小麥、玉米的第一個年頭,流轉了村民78畝土地,將分散傳統種植轉變為成方連片經營,種植優質麥,產量達6萬余斤,玉米的長勢也非常好,實現了土地規模化經營。”于永明細數著過去一年的收獲甚是欣慰,后續將對入社農戶采取“保底收益+二次分紅”的利潤分配模式,切實保障入股村民的收益。

讓合作社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步入正軌,離不開村民的積極參與。“我們村已經實現機械收割,但日常施肥、打藥、除草等環節,還依賴于人工,此時村里的志愿者發力了。”于永明說,大喇叭一招呼,志愿者齊齊出動,參與種植。

不僅如此,過去,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也一直是翠峽口村的“老大難”。但現在讓于永明引以為傲的是,在“信用”模式的支撐下,翠峽口村取消了保潔員崗位,保潔員的“橙馬甲”變成志愿者的“紅馬甲”,“旁觀者”轉換成“參與者”,村民主動認領保潔工作、給集體免費修路燈、為暖心食堂捐款捐物等行為不斷涌現。

村民賀本云425分、于吉生258分、于進生251分……記者在于永明的電腦上,看到了一份2023年信用積分榜單,村民可憑積分隨時到信用超市兌換生活物品,這也證實了翠峽口村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正在不斷被激發。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汪疃鎮組織召開2024年度小麥種植面積核定及小麥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工作會
下一篇:草廟子鎮:四個強化全面摸清經濟“家底”,為經濟普查提供有力支撐

魯公網安備 37100302000175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12

威海廣播電視臺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 魯備2009001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ICP備06041465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郵箱:whcmw2009@126.com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631-5191950

網站熱線:0631-5191412  網絡實名:威海傳媒網  網絡設計/系統支持:威海傳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