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發布通知,明確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全國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
個人養老金是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養老保險補充制度,是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的“第三支柱”。然而,圍繞個人養老金的稅收優惠、參與資格、繳費標準、資金使用、投資運作等環節存在諸多認知誤區。“真真”解讀個人養老金政策新規,為大家答疑解惑。
一、稅收優惠
誤區:個人養老金免稅?
真相:參加個人養老金可享個稅抵扣,但領取時需繳3%的個稅。因此,“個人養老金免稅”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繳費環節: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120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
投資環節:對計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領取環節:領取個人養老金時,需繳納3%的個人所得稅。
誤區:繳納個人養老金后可以自動抵稅?
真相:個人養老金的抵稅優惠并非自動實現,需要主動申報辦理。
申報方法1:個人所得稅APP免憑證辦理
操作步驟:個人所得稅APP→辦&查→個人養老金扣除管理→“一站式”申報(免下載憑證)→選擇“憑證類型”和“憑證時間”→查詢個人養老金繳費憑證信息并核對→完成一站式申報。
申報方法2:掃描繳費憑證二維碼辦理
操作步驟:電子社保卡→個人養老金→資金繳存→繳存憑證→個人養老金繳費憑證查詢→按要求填入相關信息→查詢→下載“個人養老金繳費憑證”→使用“個人所得稅APP”掃描“個人養老金繳費憑證”頁面的二維碼辦理。
二、參與資格
誤區:任何人都能參加個人養老金?
真相:只有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才能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
誤區:個人養老金由用人單位代繳?
真相: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繳費由參加人個人承擔,并非用人單位代繳。
誤區:個人養老金賬戶可隨意開設或變更?
真相:參加個人養老金需要開立兩個賬戶,即個人養老金賬戶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個人養老金賬戶,用于信息記錄、查詢和服務等,是參加個人養老金、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用于繳費、購買產品、歸集收益、領取個人養老金等。
參加人可以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電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國統一線上服務入口或者符合規定的商業銀行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并在商業銀行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這兩個賬戶都是唯一且互相對應的。
參加人每年可以兩次變更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戶銀行。
三、繳費標準
誤區:個人養老金賬戶每年必須繳存12000元?
真相:參加人年度繳存個人養老金上限為12000元,但并非強制達到此金額。參加人可以根據自身經濟能力在限額內自主選擇繳費金額,如每月繳納500元或800元等都可以。
誤區:個人養老金的繳費無時間限制?
真相:個人養老金的繳費額度按自然年度累計,次年重新計算。因此,個人養老金的繳費期限為當年12月31日。例如,2024年個人養老金資金繳存的截止時間為2024年12月31日。在此之前完成繳存,可在2025年申報個稅抵扣,享稅收優惠政策。
誤區:個人養老金要繳費滿15年?
真相:個人養老金沒有繳費年限的規定。
四、資金使用
誤區:個人養老金賬戶里的錢可隨意支取?
真相: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實行封閉運行,不得提前支取。參加人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或符合其他領取條件時,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
領取條件(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
2.完全喪失勞動能力;
3.出國(境)定居;
4.患重大疾病;
5.領取失業保險金達到一定條件或正在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
6.國家規定的其他情形。
誤區:個人養老金可以終身領取?
真相:個人養老金賬戶的資金包括本金和收益,總額是有限額的,領完即止,并非像基本養老金那樣可以終身領取。
五、投資運作
誤區: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錢可自由買賣金融產品?
真相:參與個人養老金的金融產品由相關金融監管部門確定,并通過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務服務平臺、電子社保卡等)和金融行業平臺向社會發布。因此,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里的資金只能購買上述平臺公布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個人養老金產品,不能自由買賣其他金融產品。
誤區:投資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穩賺不賠?
真相:雖然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風險相對較低,但只要是理財產品就存在一定的波動風險,甚至可能出現本金虧損的情況,并非絕對的安全無虞。
來源: 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