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在山東大學(威海)薄膜科學與技術課題組實驗室里,一臺超高真空磁空濺射鍍膜儀正在加緊調試安裝,這臺“大家伙”是該課題組自主設計并定制加工的新“利器”。它的用途十分明確——攻關山東華菱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關于熱敏打印頭壽命的技術難題。
高校與企業“牽手”攻關技術難題,得益于我市實施的“揭榜掛帥”機制。近日,威海市“揭榜掛帥”項目(技術攻關類)立項名單公布,山東大學威海工業技術研究院成功“揭榜”華菱電子的熱敏打印頭功能保護膜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熱敏打印頭壽命問題是行業一直以來的“卡脖子”難題,也是企業轉型升級必須邁過去的坎。眼下,該項目課題組正加緊研發,爭取用兩年時間幫助企業提升熱敏打印頭產品的性能,讓其使用壽命提高兩倍以上。
面對這一難題,作為業內產品應用領域覆蓋面廣闊的高新技術企業,華菱電子提早就開始布局,增加企業研發人員占比,持續增加研發投入,試圖攻克關鍵技術。但沒有“外腦”加入,這并非易事。因為該難題專業性強,且技術成果必須要產業化。
“企業的技術難題正是我們的科研方向。”山東大學(威海)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教授、山大威海工研院輻射探測與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勇說,“揭榜”的底氣是因為課題組有“黑科技”。
聚焦功能薄膜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器件應用等領域,該課題組已發表論文百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目前在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個,企業委托開發4項;2023年,相關項目獲得山東大學(威海)首批校地融合發展項目立項。此次課題組還將協助華菱電子開展基礎數據研究,讓企業工程師能更深入了解工藝背后的基本理論,提升自主創新設計能力。這正對企業“胃口”。
成功“揭榜”,也離不開雙方前期合作的默契,在校企地多方“撮合”下,雙方早就互動頻頻。每個季度,王勇都會到企業授課或技術交流,山東大學(威海)的本科生、研究生每年都會到企業生產一線實習……其中,互動頻率最高的一項則是高校師生到生產一線了解企業真正的技術難題。
“通過‘揭榜掛帥’,我們的合作將會更加緊密,既有足夠的經費讓高校老師靜下心來解難題,也減輕企業的研發負擔,更能反哺行業技術和工藝創新。”在王勇看來,校企“牽手”實現了多方共贏。
目前,威海市還有更多和王勇一樣的高校學者,脫下實驗服,穿上工裝,走向企業生產一線“解題”。據了解,山大威海工研院打造專業技術經紀人團隊,積極開展“雙走進”“融鏈”等專家下基層活動,主動對接挖掘企業技術需求和難題,通過“揭榜掛帥”、項目申報等形式開展聯合攻關,現已有近20項科研項目獲省級立項支持,將有效解決一批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問題。
此次“揭榜掛帥”項目中,高區威海晶合數字礦山技術有限公司的模塊化礦山智能巡檢機器人關鍵技術開發項目同樣上榜。一直以來,高區積極強化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深度合作,聚焦主導產業,構建產業鏈創新聯盟,推動企業、高校、院所形成產學研聯合體,切實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近年來,威海高區累計立項5個“揭榜掛帥”項目,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